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新余站长网 (https://www.0790zz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动态 > 正文

跑分提高13% 内存占用下降27% 体积缩小近50%

发布时间:2021-02-11 17:51:12 所属栏目:动态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一是25G前传灰光模块基本成熟,彩光模块呈现多种WDM方案竞争。 5G网络建设初期,在光纤资源充裕的场景中,前传将以光纤直连方式为主,主要采用25Gbit/s灰光模块。基站的塔上塔下互连可采用300m双纤双向灰光模块,用于传输距离更远或链路损耗更大的AAU与接入

一是25G前传灰光模块基本成熟,彩光模块呈现多种WDM方案竞争。

5G网络建设初期,在光纤资源充裕的场景中,前传将以光纤直连方式为主,主要采用25Gbit/s灰光模块。基站的塔上塔下互连可采用300m双纤双向灰光模块,用于传输距离更远或链路损耗更大的AAU与接入机房之间的互连可采用10/15km双纤双向或单纤双向灰光模块。25Gbit/s双纤双向灰光模块已基本成熟,参考标准包括IEEE802.3-2018和YD/T 3125.2-2019,将优先采用超频方案,PAM4方案取决于配套芯片性能和规模效应。25Gbit/s单纤双向灰光模块以波分复用1270/1330nm方案为主,基于NRZ调制码型的光模块产品在10/15km距离规格已基本成熟,基于PAM4调制码型的光模块处于少量样品阶段,行业标准YD/T2759.2-2020对NRZ 10/15km和PAM4 10km距离规格进行了规范。

前传彩光模块考虑到色散问题和成本等因素,出现粗波分复用(CWDM)、中等波分复用(MWDM)、细波分复用(LWDM)和密集波分复用(DWDM)等多种竞争方案,主要占用C波段和O波段。

25Gbit/s CWDM彩光模块使用ITU-T G.694.2规范的波长,从1271nm到1611nm,共18个波长,目前从短波长开始前6波(1271nm~1371nm)比较成熟,国内已有规模应用。发送和接收端采用DML(Directly Modulated Laser,直接调制激光器)和PIN(Positive Intrinsic Negative,P型-本征型-N型)探测器方案,其中前4波可共用数据中心100GE CWDM4产业链,成本较低。为满足工业级应用,AAU侧光模块需采用带制冷的DML激光器。中国信通院已牵头开始25Gbit/s CWDM行业标准的制定,ITU-T SG15 Q6也已启动是否基于25Gbit/s 前传速率修订G.695 CWDM标准的讨论。

25Gbit/s MWDM彩光模块在CWDM前6波基础上进行左右偏移扩展为12波,采用非均匀的波长间隔。MWDM方案可重用CWDM方案中DML激光器成熟的设计经验及工艺控制技术,与CWDM共外延工艺和芯片制造产业链。中国移动正在组织产业链上下游进行MWDM的行业标准制定,同时在ITU-T和O-RAN中推动国际标准立项,相应产品目前处于测试验证和试商用阶段。

25Gbit/s LWDM彩光模块以IEEE 802.3-2018规范中400GE LR8的8个波长为基础,按照800GHz通道间隔等距扩展的方式来实现12个波长。LWDM波长位于O波段,色散代价小,可采用DML激光器和PIN探测器解决10/15km距离传输,其中基础的8个波长可重用100GE LR4和400GE LR8产业链。中国电信正在组织产业链上下游进行LWDM的行业标准制定和测试验证,并在ITU-T推动国际标准立项,目前国内已有局部试点应用。

根据ITU-T SG15 2020年9月份全会最新讨论进展,预计将结合CWDM/MWDM/LWDM的多重立项需求,将立项面向5G前传的新标准G.owdm,以便开展基于O波段25Gbit/s WDM标准制定,具体参数细节后续开展研究。

25Gbit/s DWDM光模块基于ITU-T G .698.4标准,采用C波段(1529.55nm~1565.50nm),通道间隔为100GHz时可支持40个波长,大幅提升系统容量、节约光纤资源,因受色散限制主要采用EML(Electro-absorption modulated laser,电吸收调制激光器)和APD(Avalanche Photo Diode,雪崩光电二极管)探测器,成本较高。技术方案方面,25Gbit/s DWDM光模块包括波长可调谐与固定波长两种不同的实现手段。中国联通正在组织产业链上下游进行DWDM的行业标准制定,同时将在已立项的ITU-T G.698.x系列(G.698.1/G.698.2/G.698.4)修订标准中增加25Gbit/s速率技术要求。

二是中回传光模块平稳发展,近期将以非相干灰光模块为主。

接入和汇聚层将主要采用25Gbit/s、50Gbit/s和100Gbit/s等速率的灰光模块。目前,25Gbit/s双纤双向40km光模块产业链已经成熟,国内外标准IEEE 802.3-2018和YD/T 3125.2-2019已经发布。50Gbit/s双纤双向和单纤双向光模块主要采用25GBaud光芯片和PAM4调制格式,根据距离可采用DML或EML激光器。50Gbit/s双纤双向光模块有10km和40km两种距离规格,国内外标准IEEE 802.3-2018、IEEE 802.3cn-2019和YD/T 3713-2020已经发布。50Gbit/s单纤双向光模块的国际标准处于在研阶段,有10km、20km、40km三种距离规格,IEEE 802.3cp D2.1对上下行波长进行了建议;国内行业标准将于2020年下半年征求意见和送审,2021年上半年制定完成。

核心层的典型传输距离为40km~80km,核心层将较多采用100Gbit/s、200Gbit/s和400Gbit/s等速率的相干光模块,随着硅光和低成本DSP技术的发展,低成本相干光模块被视为新的发展热点。

三是光模块产业基本准备就绪,新特性测试评估有序进行。

为进一步评估5G承载光模块发展水平,促进5G光模块产业链相关方协同、合作与交流,IMT-2020(5G)推进组5G承载工作组已组织完成两次多厂商多类型5G承载光模块测评工作。相对于首次测评,第二次测评在参与厂商数量、参测光模块类型、测试项目等方面有明显增加。参测光模块样品整体上满足已发布或在研的IEEE 802.3标准及草案、CCSA行业标准及草案、MSA等相关要求,在光电接口、长期稳定性、互通能力、设备和仪表兼容性方面个别模块仍存在一些尚待完善的问题。

5G前传、中回传对新型光模块提出了差异化需求,5G承载光模块多样化技术方案并存发展的态势预计短期内仍将持续,分支过多将带来重复开发、资源浪费、市场碎片化等问题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链的规模协调发展。为尽可能降低多样化方案并行带来的潜在影响,建议5G前传相关业界从部署需求、传输性能优化、低成本建设及便捷运维管理、产业链良性发展等多方面综合考虑,从标准层面加强共性技术协同推动,统一管控模型及操作管理维护(OAM,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)机制,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产业发展格局,使业界资源得到有序配置,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降低。

(编辑:新余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    热点阅读